修改密碼
舊密碼
請輸入舊密碼
新密碼
請輸入新密碼
確認新密碼
請再次確認新密碼
修改密碼 原始密碼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密碼修改成功,請重新使用新密碼登入
OK
忘記密碼
帳號
請輸入帳號
错误信息
會員登入
帳    號
請輸入帳號
密    碼
請輸入密碼
帳密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郵箱驗證碼已發送
請至此郵箱 確認
驗證碼
請輸入驗證碼
帳密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會員登出
是否登出會員?
OK
【MIH Insights】佈局能源管理三大領域,邁向智慧綠色未來
Home / 市場趨勢 【MIH Insights】佈局能源管理三大領域,邁向智慧綠色未來
【MIH Insights】佈局能源管理三大領域,邁向智慧綠色未來
【MIH Insights】佈局能源管理三大領域,邁向智慧綠色未來
MIH Consortium
關鍵詞 趨勢
發表於 2022-05-30
觀看數 1684
透過與全球夥伴的合作,MIH聯盟在「軟體定義汽車」(Software-Defined VehiclesSDV)的前提下,致力推動智慧移動產業的變革,我們從五月份月刊開始推出「MIH Insights」專欄,每個月邀請MIH顧問向外界分享不同領域的技術及市場趨勢。隨著電動車市場的興起,各國政府對於可持續性和環境永續問題的日益關注,紛紛提出相對應的法規及獎勵政策,在在推動了電動車能源管理技術及需求的大幅成長,以下由MIH技術發展顧問黃士一與大家闡述能源管理領域的發展重點及見解。   目前來說,能源管理有三個重點領域:電池、開放式電池管理系統(Ope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Open BMS)、電力網格(Power Grid)。眾所皆知,電池是電動車的關鍵零組件之一,簡單來說,控制這些串聯電池組的軟體就是BMS,旨在管理並優化電池系統的使用,進而讓電動車的電力使用達到最佳化,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而內置了許多電池的電動車便不再只是「載具」,同時也是能源儲存的「載體」,因此電力網格領域探討的重點便是把儲存於電動車的能量在必要時將其返回到電網,就是所謂的「汽車對電網」(Vehicle-To-GridV2G)。 

Open BMS 定義溝通介面,目標打造統一規格 

  目前BMS領域可以說是百家爭鳴,四處可見新創、汽車、電池、半導體公司投入的身影,正因為各家做各自的系統,反而成為產業的一大挑戰,就像過去不同電腦、手機品牌其產品的充電規格都不同,但現今PC、手機的充電規格已經統一成 12 種,因此,MIH期許透過和全球夥伴的合作,一起完成定義架構、溝通介面等工作,目標是制定出MIH的開放式標準BMS系統。      除上述打造統一規格的目標之外,MIH Open BMS還有一項與多數BMS系統有很大不同的重點,就是整合外部路況資訊和使用者的駕駛習慣等資訊,傳統BMS的作法是依照當下電池的狀況估算出可用電量的預測值,但光是這樣並不足夠,MIH認為還需要整合外界的路況資訊,例如道路的上下坡,同時再配合使用者的開車習慣,像是駕駛可能喜歡重踩油門或是習慣溫和地開車,整合了這些重要資訊後,才能進一步提升BMS的預測及優化效益,讓電動車用戶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  

再生能源、儲能與充電基礎設施的整合  

  電力網格也是能源管理領域相當重要的議題,來自太陽能和風能的潔凈能源(Clean Energy)越來越多地被世界各地的電力公司併入電網,世界各國的政策也都邁向再生能源,不過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若未經有效儲存就只能浪費掉,所以再生能源搭配儲能系統已經是全球的共識,而電動車也可能變身為儲能設備,當電動車沒有在使用時,能將電力適時的回送給電力服務公司,達到電網的優化,舉例來說,當突然發生停電時,你的電動車就能提供電力以因應短暫停電帶來的不便,諸如此類的V2G應用在未來有很大的可能性和發展空間。   MIH與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在2021年展開V2G示範應用的合作,未來可延伸串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因此MIH聯盟正在定義儲能系統、充電樁等相關標準,我們可以期待,透過MIH和夥伴所開發的技術能逐步實現三個目標:提升電動車產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降低電動車普及後對電網造成的負擔及影響,以及當電網電力不足時,電動車的儲能可作為備載電力來源的應用。     不論是電動車電池技術的提升、開發Open BMS或電力網格相關應用,均是發展新世代電動車相當關鍵的一環,MIH希望透過技術開發,提高電池容量、降低電池的成本,有效儲存能源,讓充電樁基礎建設普及,我們對於邁向嶄新的綠色未來感到興奮,同時也誠摯希望能邀請更多的夥伴,不論是電池芯業者、電池模組製造商、儲能設備製造商,一同加入,齊力改變汽車行業並實現開放電動車平台的願景。   黃士一,MIH技術發展顧問 超過20年跨領域工作經歷,包括研發、新事業開發、以及企業創投,曾獲得20篇資安及系統軟體之國際專利,及成功建立企業之新事業以及投資。畢業於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博士,曾任職於工研院、友達光電、台達電。
分享這篇文章